原标题:安责险新规来了!这些行业应全员投保→
来源:国际金融报
记者:王莹
时隔8年,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下称“安责险”)迎来重大调整。
4月2日,应急管理部、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下称“新《办法》”)。
记者了解到,新《办法》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应当投保安责险的行业和领域范围,对安责险产品条款和费率厘定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并专门增加“事故预防服务”章节,对保险机构开展事故预防服务的方式、费用投入和使用、数据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要求。
在业内看来,此次修订紧扣我国安责险发展现状,有利于构建以安责险为纽带、技术服务机构广泛参与的安全生产社会化治理体系,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安全治理新格局。
保障力度再升级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做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风险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具体来看,新《办法》首先扩大了安责险的保障范围。要求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属冶炼、渔业生产等高危行业、领域的单位需投保安责险,且应当覆盖临时聘用人员、被派遣劳动者等投保企业全体从业人员。
同时,新《办法》进一步提高了安责险的保障额度。将生产安全事故每人死亡伤残责任全国最低保障限额由30万元提升至40万元,各地可在全国最低保障限额之上,结合实际确定当地最低保障限额。据悉,目前有的地区最低保障限额已达80万元。
对此,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律师王民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每人最低保障额度的提高主要是因为随着工资水平的上升,人身伤亡赔偿标准也逐步上升,原有的最低保险限额和工伤保险赔偿金已经不足以覆盖人身伤亡的民事赔偿标准。因此,新《办法》指出,每人死亡伤残责任限额不得低于40万元(原来为30万元)。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安责险中涉及人员死亡的最低责任限额,并按本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适时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为构建多方参与、各尽其力、协同配合的安全生产社会化治理体系,新《办法》增加了“事故预防服务”专门章节。
一方面明确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要求被保险人应当配合保险机构开展事故预防服务,对服务中发现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进行及时整改,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另一方面,要求保险机构加强事故预防服务风控团队和专业能力建设,规定保险机构提供的事故预防服务项目类型,要求各地区通过制定事故预防服务细则或标准,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被保险人的服务项目及频次。
至于费用,新《办法》要求,保险机构应当保证事故预防服务费用投入,按照不高于安责险实际收取保费的21%,制定事故预防服务专项预算,据实支出;各省(区、市)组织实施时,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合理制定事故预防服务费用的年度预算目标。
此外,新《办法》进一步压减保险有关成本,规定保险机构承保高危行业、领域单位的安责险,支付佣金比例不得高于5%,更好保障事故预防等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
在王民看来,上述新规定为切实发挥保险机构参与风险评估管控和事故预防功能提供了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保障,有利于解决过去8年间安责险事故预防服务不畅的问题。
机遇与挑战并存
安全生产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2017年,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原保监会、财政部发布《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下称“原《办法》”)。
据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安责险制度实施以来,在经济补偿和事故预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较好地服务了安全生产大局。
202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进一步明确,“属于国家规定的高危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对安责险制度提出了新要求。
王民指出,原《办法》施行已有8年,安责险相关的法律制度与市场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自2021年修订的安全生产法首次以立法形式在高危行业确立了强制安责险制度以来,安责险投保率进一步上升,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新问题。
“新《办法》的出台可以为解决这些新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与法规支持,将有助于安责险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从而实现保障保险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切实发挥保险机构参与风险评估管控和事故预防功能。”王民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安责险发展迎来了良好机遇,但当前该险种仍存在较多难题待解。据王民观察,首先,企业投保动力不足,中小企业普遍认为保费负担过重,尤其在经济下行期更倾向于压缩安全投入,部分企业同时存在风险防控能力不足等问题。
其次,安责险与工伤保险及其他相关商业保险的衔接问题较多,安责险应作为工伤保险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品。
同时,安责险保障范围与标准日益向雇主责任险趋同,导致赔付率上升,需引起保险市场主体的重视。
最后,安责险理赔服务效率低,事故责任认定复杂,流程繁琐,导致理赔周期长、纠纷多,企业满意度下降。
“新《办法》要求,应急管理部门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为生产安全事故的认定、保险机构赔偿保险金或先行支付赔偿保险金等有关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这有助于提高安责险的理赔服务效率。”王民说。
上一篇:朗庭公馆养狗情况报告
下一篇:泽连斯基仅获美方一小时方案同意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