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

中间价突破7.2,人民币后续走势如何

  • 文学
  • 2025-04-09 08:44:03
  • 14

最新动态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 7.42

4 月 8 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 7.2038,较前一交易日调贬 58 个点。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近年来人民币中间价首次突破 7.2,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盘中跌至 7.35 附近的 2% 区间上限。

过去一年来,即使在贬值压力较大的时候,中间价也未突破 7.2 的关键水平。也有外资行交易员对记者表示,在关税冲击下,隔夜美元走强,即使央行允许中间价突破重要点位,但逆周期因子调节幅度仍高达近 1500 点。上周五、本周一的中间价连续两日调贬超 90 点,还需要观察后续变化。

巴克莱外汇、利率策略师张蒙对记者表示,人民币已来到一个关键节点。如果市场开始大量建立美元对离岸人民币的空头头寸,中国央行可能会加大干预力度。央行的干预工具依然充足。

中间价突破关键点位 7.2

周一亚太和欧洲股市大跌,恒生指数跌 13%,日经指数盘中创一年半新低,周二亚太股市则大幅反弹。

隔夜,在经历盘中巨震后,纳斯达克指数收盘微涨。过去三个交易日标普 500 指数累计下跌 11%,市值蒸发了 7.4 万亿美元,相当于 2024 年日本和德国的 GDP 总和,恐慌指数 VIX 依然处于疫情以来最高水平。

不过,美元指数隔夜回升至 103 上方。欧元和英镑隔夜大幅回落,美元 / 日元连续两天从 145 下方完成日内的触底反弹。由于美元走强叠加关税风险,人民币中间价一举突破 7.2,早盘美元对离岸人民币突破 7.34。截至北京时间 4 月 8 日 17:40,美元 / 离岸人民币突破 7.36 关口报 7.3601,美元 / 人民币报 7.3385。

" 美元指数反弹,我觉得是砍仓和美股反弹的双重作用,当然也有欧洲摇摆带来的欧元回撤。美元 / 日元的走势也保持与美股的高度相关性,毕竟除了日元没有合适的融资货币。" 外汇专家、浙商中拓集团金融市场业务部总经理刘杨对记者表示。

刘杨称,由于 50% 额外关税的传闻,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夜盘接近 7.35,未来走势还需要再观察两个指标:首先,中间价是否连续大幅单向调整,这代表央行的态度,目前已经连续两天调贬 90 多点,周二再调贬 50 点,需要观察后续是否继续这个释放弹性的节奏;此外,还要观察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利差是否拉开。

关注逆周期因子、流动性等信号

离岸人民币会否再度突破,本周成为关键时间窗口。

" 本周结束预计就可以有结论,如果要选择弹性,放开 7.35 的上限,这周应该是关键的节点。若仍守住,则预计今年也较难实质性突破。" 刘杨称。

张蒙表示,如果市场开始大量建立离岸人民币的空头头寸,中国央行将会加大干预力度。央行的干预工具依然充足。" 根据我们近期对中国内地市场的观察,央行目前的干预力度还很轻。"

她认为有几个值得关注的信号:逆周期因子幅度、离岸市场流动性是否趋紧、外汇掉期点是否扩大、是否出现对国有银行的窗口指导以及抛售大量美元。

在此背景下,亚洲新兴市场货币正面临困境,人民币及相关资产的稳定性成为焦点。张蒙称,随着离岸人民币汇率和港股的波动,预计那些与人民币相关性高、对美国进口依赖度高的货币将面临风险,即韩元、新台币、泰铢和马来西亚林吉特。

人民币大概率对一篮子货币走弱

各大机构预计,人民币对美元的走势仍具有不确定性,但人民币大概率对一篮子货币走弱。2024 年 9 月至 2025 年初,CFETS 一篮子货币指数大幅升值近 5%,突破了 102 大关,近期仅仅回落至 98.77 附近,显示人民币对贸易伙伴货币仍然较为强势。

高盛北亚及中国利率、外汇策略师孙璐最新表示,各界关注央行会否通过 CFETS 一篮子货币指数释放贬值压力。相比起人民币对美元走弱,她更倾向于认为 CFETS 人民币汇率指数会走弱,特别是在美元指数走弱的环境下。

" 预计中国央行会更倾向于通过 CFETS 篮子释放人民币贬值压力,以提升贸易竞争力,同时保持人民币对美元相对稳定,以防止市场情绪转弱和资本流出。市场预计,CFETS 指数今年可能跌至 90 的水平,这是 2019~2020 年间的低点。" 她称。

未来,美联储的态度与美元的走势至关重要。尽管利率市场押注美联储今年降息 3~4 次,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周重申在通胀风险下 " 不急于降息 " 的观点,一定程度上能帮助美元止跌。

渣打预计,美元对人民币在第二季度将重新测试 7.30 至 7.35 的区间。原因包括,分红支付季节即将到来;避险情绪可能推动美元走升;由于年初至今有效关税上涨了 20%,出口和国际收支可能走弱。

上周美国非农数据喜忧参半,本周需要关注周四的 3 月美国 CPI,分析师预计从 2.8% 回落至 2.6%,高于预期的通胀将继续刺激避险情绪。不论数据如何,市场对未来美国通胀和就业的悲观前景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