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 > 正文

下滑态势依旧,保时捷一季度中国市场交付量暴降超四成

  • 时事
  • 2025-04-09 00:38:03
  • 10

界面新闻记者 | 宋佳楠

4月8日,德国豪华汽车制造商保时捷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汽车交付量数据。受中国和欧洲需求下降影响,该季度全球交付量为71470辆,同比减少8%。

具体到重点区域,中国市场交付量大幅下降42%,至9471辆,比去年同期少了近7000辆;欧洲交付量下降了10%。在德国本土市场,其交付量下降幅度也高达34%,至7495辆。不过,北美市场表现较好,交付量增长了37%,达到20698辆,部分原因是去年同期一些车型因进口问题导致交付推迟。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首次下滑。自2021年以9.57万辆的交付量达到顶峰后,该品牌的销量便一路走低,2024年交付量仅为5.69万辆,同比下降28%,中国市场从保时捷全球第一大市场降至第三。今年第一季度则是延续了这一下滑态势。

保时捷的销量跌势与近些年的智能化和新能源转型浪潮密切相关。当下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的期待远超传统豪华标签,而保时捷产品在这方面缺乏竞争力。

与此同时,极氪001 FR、小米SU7 Ultra、特斯拉Model 3高性能版等高性能电车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不断挤压保时捷的生存空间。众多国内自主品牌不断向上突破,产品和品牌优势逐渐凸显,吸引了原本可能选择保时捷的消费者。

而在激烈的价格战中,保时捷为坚持品牌价值,坚持不降价、不打折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销量。

对此,分析师持不同看法,部分认为保时捷的不降价策略会导致其中国区域市场份额被新势力蚕食。但也有反对观点称,降价会摧毁品牌溢价,使其失去超豪华定位。还有中间立场建议,应推出中国特供版车型,在保留高端线的同时,用差异化产品争夺中端市场。

3月12日,保时捷发布的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过去一年销售收入约400亿欧元,同比下降1.1%;净利润为36亿欧元,比前一年下跌30.3%,原因便是高成本和中国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

中国也是保时捷2024年销量唯一下滑的地区,跌幅从三年前的2.5%扩大至28%。

面对困境,保时捷中国总裁潘励驰曾表示,中国市场正经历 “结构性调整”,品牌需加速本土化研发以适配智能化需求。

2025年,保时捷宣布额外投资8亿欧元用于软件开发和电池技术升级,并启动高阶智驾项目招标,计划引入中国本土供应商补齐智能化短板。

与保时捷类似,不少欧洲大车厂在中国市场也面临挑战。德国汽车制造商梅赛德斯-奔驰此前表示,受中国和欧洲需求下降的影响,今年第一季度轿车和货车销量下降了7%。另据财联社报道,宝马5系终端价格已行至“历史冰点”,跌破29万。

中国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1-2月,中国进口汽车5.6万辆,同比下降46%,进口车持续萎缩压力较大,其中进口超豪华车1-2月下滑31%。宾利和劳斯莱斯表现较坚挺,虽然连续下滑,但仍在相对高位销量。宝马、奥迪、路虎的表现总体较强,保时捷的近期表现则偏弱,未来能否扭转颓势值得关注。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