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数据洞见未来 青塔
一场关于学部制的改革正在全国高校蔓延。
近日,北京大学将信息与工程科学部拆分为工学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同步聘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为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段慧玲为工学部主任。
河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锁江则在河南大学2025年度工作会议上强调,河南大学要深化“学部制”改革,整合优势资源,逐步建成人文学部、社科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信息学部及医学部。
但硬币的另一面,却是诸如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高校连续撤销学部的决定。当传统的学院制遭遇学部的浪潮,这场改革,绝不只是一字之差。
成立学部
据青塔不完全统计,目前已至少有40余所“双一流”高校,已经实行或正在推动学部制改革。
从各高校的学部建设现状来看,高校大多依托本校实际情况分为局部改组或全局范围改组。局部改组成立的学部多为与自身院校特色相关或与本校强势学科相关的学部,如华中师范大学成立人工智能教育学部、苏州大学成立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湘潭大学成立法学学部。
全局范围改组则统筹考虑学校各学科发展的整体性。2023年3月,中山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医学部、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信息学部七大学部全部上线,推动学部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标志着中山大学正式进入探索“学校—学部—院系”三级学术治理体系阶段。
这场改革从“双一流”继续蔓延到了更多的地方高校。
以河南为例,仅2024年,河南省内就有3所地方高校相继成立学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立经济学部、管理学部、法学部三个学部,并同步成立八大书院;
周口师范学院成立教育学部,统筹管理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教育科学研究所;
郑州师范学院成立教育学部、人文学部、信息学部,据该校党委书记李仰智介绍,学部制改革是主动谋划学科发展新格局新蓝图的重大举措,新成立的学部要不断推动学校内涵式应用转型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
所谓“学部制”,是指将各院系按照学科门类或学科群归类合并,在高等学校内部学校和院系两个层次之间增加一级学术性组织或行政管理结构。
学部制建立之初,主要是为了精简大学机构。本世纪初,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地发展,不少综合性高校出现了二三十个学院同时存在的局面,由此也带来管理效率低下、成本过高、学科壁垒森严等矛盾,随着高校的发展,这一系列矛盾日益凸显。
因此,一些高校特别是巨型大学开始积极尝试“学部制”改革。2000年,北京大学率先进行学部制改革探索。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陆续实行学部制改革。
北大,首开学部制改革
但在“双一流”建设的今天,学部制建设在整合力量、聚合资源之外,更是一场对学科交叉融合战略的时代回应。
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东就在山西财经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部揭牌仪式上表示,高校推行学部制改革是大势所趋,能够突破传统学科限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解决单一学科难以解决的“卡脖子”问题;推进“双一流”建设并促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谈及中山大学的学部制改革,中大校长高松提到,将学校近70个院系,特别是相近学科的院系有机融合起来,是新时期中大完善大学学术治理体系的重要任务。学部的学术委员会,要统筹相同和相近学科的学术标准与学术评价,要帮助院系把好进人关,从更高的视角、更宽的视野、更长的跨度做好教师聘用、评估和晋升的学术评价。此外,要激发院系活力,促进学科交叉。
中大,成立7个学部
中大成立的人文学部主任陈少明同样认为,“学部制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针对知识的不同特性进行学科的分类管理,二是促进跨学科研究的发展。”跨学科研究是成熟的学科拓展知识领域的重要途径,学部制有利于相邻学科的交流与相互借鉴。
与此同时,学部制也是高校建设“双一流”的重要依托。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是学校为加快“双一流”建设,推动学科改革而成立的第一个学部;中国农业大学为加快推进兽医学科“双一流”建设,成立动物医学院临床兽医学部;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工学部将立足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为学校加快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贡献力量。
硬币的两面
然而,要真正发挥学部制的作用,高校面临的现实境况要比所设想的复杂得多。
经过20余年的发展,学部制在我国高校逐渐形成了实体、虚体、虚实结合三种模式。
对于拥有职称评审、学院管理等系列学术、行政和政治权力的实体学部,管理重心的下移,有利于提升管理效率,但也容易导致学部与学院在权力、职责、义务上出现协调不畅的问题。比如,学部长与院长同为正处级干部,出面协调资源时,很多工作不好开展。
仅有跨学院学术权力的虚体学部,不会增加行政管理的压力,却对所辖学院或研究机构的统筹能力较弱,结果可能仅是相近学科的“合并同类项”,难以真正打破学科壁垒、整合跨学科资源。
而学部统管、学院协管的学部,介于虚实之间,人才引进与评价等权力的归属比较复杂,容易在究竟“谁说了算”的问题上出现真空地带。
学部制改革绝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正如华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陈先哲所说,学部制改革的根本在于高校的治理,增加管理的层级后,要注意避免产生管理上的惰性或内部的矛盾。因此,因校制宜、审时度势是关键,每个学校的体量、底蕴不同,不能简单地参照或者照搬。
倘若在推行时发现它并不适应现阶段的校情,高校要有及时刹车、调转方向的魄力与勇气。近年来,许多高校也在学部制的浪潮中急流勇退。
2023年,大连理工大学为进一步优化调整学科布局,打造精品文科,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决定组建人文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高等教育研究院独立设置,撤销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揭牌
同年,北京语言大学撤销了汉语国际教育学部,并成立汉学与中国学学院、国际中文学院、应用中文学院。北语时任校长刘利指出,撤销学部重组三个学院,不是简单的放弃学部回归学院式办学的被动行为,而是为巩固学校特色优势,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和水平的主动进军。
北京语言大学撤销汉语国际教育学部
学院与学部之间,重要的从不是名称的变化,而是打破“学术孤岛”的围墙。当壁垒消失,创新反而在自由碰撞中蓬勃生长。
原标题:《超40所“双一流”,成立学部!》
上一篇:邢台至黑龙江高效物流服务
有话要说...